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期货大师 > 正文

从老虎基金“结业”谈起


文章出处:期货吧摘 2000年04月03日   


  上周末,曾经在环球金融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老虎基金宣布结业。从全球最著名的大型对冲基金沦落到今日的惨淡收场,老虎基金的戏剧性结局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。

  无论变数如何,对市场而言似乎都并不重要,问题的关键是,从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(LTCM)的濒临倒闭,到今日老虎基金的落败,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意念和高科技浪潮的冲击下,对冲基金频频出轨,这暴露出了金融市场在监管及运营方面的种种漏洞。

  从起因看,二者的情况既有不同也有相似:LTCM曾借入相当于资产100多倍的资金进行投资及投机,而老虎基金是在投资股票上眼光失准所致,杠杆比率大大低于LTCM,虽对金融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较小,但却面临灭顶之灾。这两起美国对冲基金的案例充分证明了,缺乏监管以及运营失当都是导致基金危机的杀手锏。推而广之,象美国
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尚且如此,发展中国家股市的情形就更值得重视。在不完备的市场之下,政府和管理层应如何塑造对基金的监管体系,证券基金又应如何确立适应市场趋势的投资理念,这个问题变得现实而且紧迫。

  关注我国证券市场,近两年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迅速扩大,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,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显著。由于我国股市未引入期货机制,使监管的难度相对较小,基金的投资理念决定着经营业绩。
  目前,不同基金间的业绩差异越来越大,既有资产翻倍的基金,也有经营出现亏损的基金,业绩的差异性一是体现在择股上。顺应国内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潮流,及时介入的基金获利颇丰:二是在买卖股票的时机上,尽管以网络经济为首的高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流,但它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,其间必然蕴藏着极大的风险。正如罗伯逊一样,曾很迟才决定投资科技股,但却失尽先机,部分股票“摸顶入货”,在跌市损失惨重,因此掌握时机相当重要。换言之,面对变幻莫测的股市,作为投资主体的基金应建立一套适应市场变化的科学的决策机制,并时时保持对经济运行趋势的决断能力。

  此外,在完善基金机制方面,我国基金公司的扩募与赎回机制也必将逐渐向国际惯例靠拢。从老虎基金来看,自1998年第四季以来,投资者已从该基金撤回50亿美元投资,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大投的投资风险。而反观我国,迄今为止还未引入这种流动性的赎回机制,基金在股市中交易的结果只是转嫁风险而非消减风险。拉大绩优基金与绩差基金间的规模差异,让强者更强,弱者更弱,应是优化我国基金队伍的必由之路。